
張家驊,四川省成都市人,;俄羅斯普希金獎章獲得者,、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,、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,、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,、《當代語言學》(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主辦)顧問委員會委員,;《中國外語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)編委,,首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作者,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“俄羅斯《語言學大百科詞典》翻譯工程”(11&ZD131)首席專家,,第四、五兩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(yōu)秀成果獎獲得者,,第八,、十二、十五,、十六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(yōu)秀成果一等獎獲得者,。代表作:
1)Аспектуальные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компонентывзначенииимен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ыхврусскомязыке(俄語名詞詞匯意義中的體貌范疇語義因素)(«Вопросыязыкознания»《語言學問題》,莫斯科,,俄羅斯科學院語言所主辦,,2007年第1期),以批評俄羅斯科學院編《俄語詞典》(1—4卷)和《俄語語法》(上,、下卷)中對動名詞釋義的系統(tǒng)失誤為主要內容,,提出了修正的方案,是該刊自1952年創(chuàng)刊以來發(fā)表的首篇中國學者以俄語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,,俄羅斯語義學領軍學者巴杜切娃在其著作«Статьиразныхлет»(《經(jīng)年文存》)第336頁中評價該論文說:“推動動名詞體貌范疇研究擺脫停滯狀態(tài)的有形式和語義兩個方面的研究問題,。形式方面的問題已由А.А.Зализняк(2007)的文章作了窮盡的描寫;而語義方面,,迄今該題目研究內容最為充分的是張家驊(2007)的論文”,;
2)Перлокутивныеглаголыивидврусскомязыке(取效行為動詞與俄語動詞體), ЦзяхуаЧжан & ИльяБорисовичШатуновский(«Scando-Slavica»《北歐斯拉夫學刊》,哥本哈根,,北歐斯拉夫學會主辦,2014年,,第1期),;
3)透過漢俄對比看‘了
1
’
的常體意義(《當代語言學》(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主辦)2004年第2期);
4)《俄羅斯語義學──理論與研究》(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),;
5)《現(xiàn)代俄語體學(修訂本)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,、2008年)。